技工學校開始盯緊工業4.0和機器人方向
2015-5-15 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
人類歷史上已經產生過三次工業革命,現在又迎來工業4.0時代。
綜觀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終極目的是使制造業脫離勞動力稟賦的桎梏,將全流程成本降到較低。
在工業4.0時代,機器人將取代人成為生產制造的主體。
與輝煌的前景相反的是,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很薄弱,市場上機器人總共還不到1萬臺,僅占全球總量的0.56%。
大智者能獨具慧眼,大勇者能前瞻先機。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在國內機器人產業起步之初,把握先機,開設機器人專業,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弄潮兒之一。
大白呆萌
工業機器人更實在
2015年最流行、最搶手、最惹人疼愛的私人健康顧問是誰?當然是年初風靡全球的《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了。它不但溫柔善良、醫術高超,而且是一個超級英雄,更重要的是它胖胖的身材呆萌極了,因此被稱為2015年的最新“萌神”。
大白的機器人身份也再次引發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熱議。
只是,大白在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現代制造系主任陳燚眼中,它不過是一個服務型的虛擬機器人,更吸引他的是能夠帶來技術革命的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全球眾多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使用實踐表明,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是實現自動化生產,避免工傷事故,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雖然中國使用機器人已有20年歷史,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很薄弱,市場上機器人總共還不到1萬臺,僅占全球總量的0.56%。”陳燚介紹說。
這是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的大背景。具體到重慶,則有更深刻的原因。近年來,重慶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的構想,計劃打造國內機器人產品品種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具有核心競爭力并集研發、設計、制造等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按照市政府的規劃,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按人均100萬元的銷售額保守計算,重慶機器人應用型人才需要10萬人。現階段,即使把“與機器人沾邊”的人都算上,全市也不超過5000人。
巨大的人才缺口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10年機器人行業都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敏銳地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巨大前景,早在2010年5月便將學校的重點專業之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逐步向工業機器人方向轉向,并于當年實現招生,現在在校生規模達354人。2013年,確定專業名稱為“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確立為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
駱雪松等11人今年通過春季招生報讀了這一專業。當說起自己在跟機器人打交道時,親友們瞬間都感覺好高大上。但駱雪松知道,他們不會成為“超級英雄”,而是從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安裝、編程、調試、維修、運行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是學校機器人專業的培養目標。
據悉,從2014年開始,學校計劃每年向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加工制造和應用企業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100人,為以上企業培訓在職員工300人,并逐年提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數量。
“學校適時增設和打造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不是跟風
負大舟者水必深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有120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從地方政府到民間資本,都掀起了一股機器人熱潮。
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是不是急功近利的跟風?
“在工業生產中,數車是普車的升級版,工業機器人又是數車的升級版。學校作為一所老牌的機械類技工學校,在這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我們是順勢而為,并非無中生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創建于1952年,是建國后西南地區第一所政府創辦的技工學校。60多年來,學校堅持本色,在機械方面深挖深掘,打造出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機電技術應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與維修等14個精品專業。這成為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的堅實基礎。
機器人專業中的專業基礎課,如《機械知識》、《機械CAD/CAM》等,以及專業技能課《液壓與氣動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PLC控制技能訓練》、《機電技術應用設備安裝與調試》等,都是學校早已開設的課程,只需加以整合,再增加工業機器人技術、機器人技術技能訓練等專業課程即可,相當于老樹開出新花,不同于個別學校招兵買馬的跟風行為。
在實際教學中,工業機器人應用也沒有自立門戶,而是與學校數控、電子等專業共同使用校內國家職業教育數控實訓基地、國家職業教育電工電子實訓基地、機電專業實訓基地、鉗工實訓基地4個實訓基地。
不過,作為新設的重點專業,學校還是下大力氣來扶持。一個擁有10多臺六關節型、直角坐標型和圓柱坐標型等工業機器人的實訓基地馬上就要掛牌,每臺機器人都價值不菲。這樣規模的機器人實訓基地目前在重慶還十分少見。
非獨硬件實力強大,軟實力也遙遙領先。雖然全國如雨后春筍般開設了眾多機器人專業,但至今還沒有一本標準、權威的機器人專業教材。率先編寫出教材,既可以奠定自己學校的領軍地位,又可以受到學生、企業擁護,因此編寫教材成為各路職業學校暗中較勁的陣地。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編寫的《工業機器人裝配與調試》力挫高職院校編寫的教材,成為本次機器人系列教材的模板。學校也因此受到兄弟院校的敬佩。
2014年9月,學校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被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為2014年技工學校精品建設專業。這讓機器人專業的師生大為興奮。
在數控實訓基地,有一臺紅色六關節機器人,它面前擺放著一副巨大的象棋盤。按照指令,它便可以移動棋子,雖然還不能真正與人對弈,但也讓師生激動不已。這是學校祝義松工業機器人大師創新工作室獨立研發的3千克六關節機器人,另外兩臺桁架機器人和圓柱坐標機器人也于近日調試完畢。
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讓學校的機器人專業如虎添翼。這個新興的專業將進一步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
綜觀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終極目的是使制造業脫離勞動力稟賦的桎梏,將全流程成本降到較低。
在工業4.0時代,機器人將取代人成為生產制造的主體。
與輝煌的前景相反的是,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很薄弱,市場上機器人總共還不到1萬臺,僅占全球總量的0.56%。
大智者能獨具慧眼,大勇者能前瞻先機。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在國內機器人產業起步之初,把握先機,開設機器人專業,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弄潮兒之一。
大白呆萌
工業機器人更實在
2015年最流行、最搶手、最惹人疼愛的私人健康顧問是誰?當然是年初風靡全球的《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了。它不但溫柔善良、醫術高超,而且是一個超級英雄,更重要的是它胖胖的身材呆萌極了,因此被稱為2015年的最新“萌神”。
大白的機器人身份也再次引發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熱議。
只是,大白在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現代制造系主任陳燚眼中,它不過是一個服務型的虛擬機器人,更吸引他的是能夠帶來技術革命的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全球眾多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使用實踐表明,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是實現自動化生產,避免工傷事故,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雖然中國使用機器人已有20年歷史,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很薄弱,市場上機器人總共還不到1萬臺,僅占全球總量的0.56%。”陳燚介紹說。
這是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的大背景。具體到重慶,則有更深刻的原因。近年來,重慶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的構想,計劃打造國內機器人產品品種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具有核心競爭力并集研發、設計、制造等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按照市政府的規劃,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按人均100萬元的銷售額保守計算,重慶機器人應用型人才需要10萬人。現階段,即使把“與機器人沾邊”的人都算上,全市也不超過5000人。
巨大的人才缺口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10年機器人行業都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敏銳地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巨大前景,早在2010年5月便將學校的重點專業之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逐步向工業機器人方向轉向,并于當年實現招生,現在在校生規模達354人。2013年,確定專業名稱為“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確立為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
駱雪松等11人今年通過春季招生報讀了這一專業。當說起自己在跟機器人打交道時,親友們瞬間都感覺好高大上。但駱雪松知道,他們不會成為“超級英雄”,而是從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安裝、編程、調試、維修、運行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是學校機器人專業的培養目標。
據悉,從2014年開始,學校計劃每年向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加工制造和應用企業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100人,為以上企業培訓在職員工300人,并逐年提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數量。
“學校適時增設和打造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不是跟風
負大舟者水必深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有120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從地方政府到民間資本,都掀起了一股機器人熱潮。
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是不是急功近利的跟風?
“在工業生產中,數車是普車的升級版,工業機器人又是數車的升級版。學校作為一所老牌的機械類技工學校,在這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我們是順勢而為,并非無中生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創建于1952年,是建國后西南地區第一所政府創辦的技工學校。60多年來,學校堅持本色,在機械方面深挖深掘,打造出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機電技術應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與維修等14個精品專業。這成為學校開設機器人專業的堅實基礎。
機器人專業中的專業基礎課,如《機械知識》、《機械CAD/CAM》等,以及專業技能課《液壓與氣動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PLC控制技能訓練》、《機電技術應用設備安裝與調試》等,都是學校早已開設的課程,只需加以整合,再增加工業機器人技術、機器人技術技能訓練等專業課程即可,相當于老樹開出新花,不同于個別學校招兵買馬的跟風行為。
在實際教學中,工業機器人應用也沒有自立門戶,而是與學校數控、電子等專業共同使用校內國家職業教育數控實訓基地、國家職業教育電工電子實訓基地、機電專業實訓基地、鉗工實訓基地4個實訓基地。
不過,作為新設的重點專業,學校還是下大力氣來扶持。一個擁有10多臺六關節型、直角坐標型和圓柱坐標型等工業機器人的實訓基地馬上就要掛牌,每臺機器人都價值不菲。這樣規模的機器人實訓基地目前在重慶還十分少見。
非獨硬件實力強大,軟實力也遙遙領先。雖然全國如雨后春筍般開設了眾多機器人專業,但至今還沒有一本標準、權威的機器人專業教材。率先編寫出教材,既可以奠定自己學校的領軍地位,又可以受到學生、企業擁護,因此編寫教材成為各路職業學校暗中較勁的陣地。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編寫的《工業機器人裝配與調試》力挫高職院校編寫的教材,成為本次機器人系列教材的模板。學校也因此受到兄弟院校的敬佩。
2014年9月,學校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被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為2014年技工學校精品建設專業。這讓機器人專業的師生大為興奮。
在數控實訓基地,有一臺紅色六關節機器人,它面前擺放著一副巨大的象棋盤。按照指令,它便可以移動棋子,雖然還不能真正與人對弈,但也讓師生激動不已。這是學校祝義松工業機器人大師創新工作室獨立研發的3千克六關節機器人,另外兩臺桁架機器人和圓柱坐標機器人也于近日調試完畢。
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讓學校的機器人專業如虎添翼。這個新興的專業將進一步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